陈辉2022年新作
《大龙门的时光》68cmX23cmX4
《静默的日子》68cmX23cmX4
《蔡树庵村印象》68cmX23cmX4
《山崖下的小村落》68cmX23cmX4
《杏黄村农家》68cmX23cmX4
中国画写意的本质是情感表达中对写意精神的崇尚,是人文情怀的关照与呈现。它以文化、思想、修养、阅历、艺术感为基础,它有独立完整的程式系统和文化基因。独特的血缘因素使中国画与其它架上艺术保持着不同的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拉开了风格与面貌的差异,并存留着那块其它绘画形式无法取代的原生态之家园。
《小鸟天堂》68cmX23cmX4
《和谐家园》68cmX23cmX4
《小院秋色》68cmX23cmX4
《花香鸟鸣》68cmX23cmX4
笔墨生发于心底。笔为骨,墨为血肉,精神与境界是灵魂。情与景汇、意与相通、情境交融、物我两忘之意境油然生成,顷刻之间可转化为创作的灵感,相由心生、随心所向。笔墨是造型的载体,笔墨当随形、神、意、韵之统一,故笔墨当随感受,笔墨当随意境。好的造型是笔墨运用到恰到好处时的形象传神,是形态的鲜活与生动的塑造,它是造型、笔意、心象、意境的合成。好的造型里一定会有好的笔墨,好的笔墨里必然也会映射出好的造型。物象的造型要有艺术感染力,两者相辅相成,终身相守。有艺术感染力的造型就会吸引眼球,触目不忘、回味无穷。形式美用之不尽,笔墨形式千变万化。
《江南雾雨》68cmX68cm
《岁月》68cmX68cm
《远处传来了雷声》68cmX68cm
《暮色中的炊烟》68cmX68cm
当生活深深地触动了你时,你一定会有感而发。有情时奋力画,无情时努力学。艺术创作不能有量化指标,要有闲暇时的奇思妙想。日常的读书品鉴与优雅的生活情调是艺术创作线索与因素,是激活待发的创作灵感的前兆,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格调与品味的基础建立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积累,对观山听泉、卧居游历、道法自然、以道观象的体悟到渐悟至顿悟的感知。由此说中国画重感悟的过程,是以修养、境界取胜的。同时,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是双刃剑不能分离。许多经典之作的背后是作者的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与文、史、哲的积累,是学养修为与生命阅历的折射。是独立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独立之判断的写照。
《冬暮》68cmX68cm
《皖南民居》68cmX68cm
《校园的溪流》68cmX68cm
《家在山水间》68cmX68cm
艺术的感觉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体验与直觉。艺术的灵感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被激活的那一刻而获得的艺术冲动,如此的艺术冲动非常珍贵。多数的写生之佳作都诞生于此时的迸发。这是感动于生活和自然的艺术发现,慧于眼、应于手、得于心,蕴涵着生动的气韵和生命的气息。艺术创作是每个阶段对生命历程的不同呈现 。灵感的源泉出自生命阅历的厚重积累与触景生情的随心所向、激情的迸发出自于精力充沛下艺术敏感的洞察力与心手合一之功力的凝聚、作品中的艺术性出自于艺术思想与修养内涵下所创造出的画面视觉感染力。如果说艺术观念没有图像化的艺术性表达,其作用也就是哲学层面的概念而已。
《课堂写生之一》68cmX23cmx4
《课堂写生之二》68cmX23cmx4
《花开花落》35cmX35cmx4
《静默的植物》35cmX35cmx4
绘画时要观自然的节奏与画面的整体关系行笔施墨。习画时常念古人理法,则与自然理法相通不易。不可只重技法而远离自然,也不能只重传统而忽视了自己。创作时,要舍得古人理法,还须舍得对自然理法的客观写照。把握以形写神、以道观象的意象造型观去心悟自然,固会有胸中丘壑之妙境。行笔施墨于似与不似间方能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突破传统的已有模式,不断实验和创新。实验是艺术原创性的基础,实验孕育着艺术新生命的胚胎,实验带来了艺术可能出现的创新和闪光,并不断寻找到艺术风格的差异性与独特个性的新风貌。
《荷香幽静处》23cmX64cm
《相遇的风景》23cmX64cm
《此境可待》25cmX67cm
《曙光初上山峰》25cmX67cm
《仁山智水》25cmX67cm
艺术家对生活要真感情,对创作要真性情,对艺术要真守情。技是方法和手段,技为艺服务。艺是情感的表达,艺以修养支撑。艺离不开德,厚德才能载物,不息才能自强。,德艺承载画品,画品即人品,画品即是人格的投影。生活中做人一定要老实低调。艺术创作中不能太老实,否则会僵化死板,缺乏艺术表现力。学习需要谦虚,作画则需要自负。不能只重技法而远离生活自然,也不能心存传统而忽视自身的个性。传统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在边传边统中演进着的。优秀的传统一定是经典的,但不是重复的。发展好传统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艺术个性是艺术家的生命,恒长持久需坚守。艺术观点可以各持己见,但不能人云亦云。
《相守》80cmX25cmX4
《夕阳万叶秋》80cmX25cmX4
《相栖》80cmX25cmX4
《何为风景所见》80cmX25cmX4
《相望》80cmX25cmX4
绘画从本体入手,探寻生活形象的气韵生动与出神入化,呼唤艺术刻骨铭心的感动和震撼心灵的力量,在通往人之情感的奧秘中发现绘画的魅力与光芒,向着未知与神秘的灵魂深处探究。而这一切又体现在寻常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中。以不寻常的发现与思考去升华对生活中的客观物象的不同艺术感受,艺术表现的错觉意义既在于此。由此心境与场域的碰撞下的“道之悟”萌发出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的交响尤为珍贵。
《云锁太行》68cmX68cm
《古老的村落》68cmX68cm
《山巅云开之时》68cmX68cm
《西域印象》68cmX68cm
外来文化只能间接的补充我们的体能,民族文化精神才是我们躯体与灵魂的支撑。中国画要坚守形神兼备、意象造型之品格,坚守人文思想、诗意情怀之精神,坚守澄怀观道、气韵生动之核心。努力向着不重复传统式样,不重复大师风格,不重复自己艺术形式的方向前行。追求自我品格的构建,崇尚民族风格特色,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多思考、多实践,多出精品佳作。最终,艺术作品还是要经得起人民、社会、历史检验的。
《绿色满堂》200cmX160cm
《梦回故里》200cmX160cm
《山水景观》200cmX160cm
《闲庭信步》200cmX160cm
绘画是本土的、是自由的、是心相的、个性的。绘画是不可复制的、是唯一性的、是有独特性的。 我们应以传统的经典来审视判断当下,以当下的多元去思考研究传统。现代艺术的纯粹不应否定古典艺术的优雅,当代艺术的先锋也不应成为对现代艺术的替代。
《山魂》200cmX160cm
《雪域之巅》200cmX160cm
《凝固的山脊》200cmX160cm
《山谷雷声》200cmX160cm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艺术语境。我试图在作品中强化艺术的一种意象表达的格体,一种光影流变中可能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岁月的沧桑感、一种水墨本体语言的纯粹性所能表现出來的诗情画意中的亦幻亦真、一种画面由内向外延伸出来的静谧浑朴的天籁之悠远。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但创新未必就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未必就能孕生出精品或佳作,但艺术作品的新品种一定是诞生在创新里。
--壬寅随想拾零 陈辉
个人简介
作者 陈辉
1959年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学会理事
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
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11届、12届、13届全国美展评委
代表作品《中国文化》《皖南迷境异幻时》《卢沟桥之岁月》《中华瓷韵》《岁月之遗痕》《老院子的光线》《什刹海印象》等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浙江美术馆、湖南美术馆、云南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四川成都现代美术馆,安徽宣纸博物馆、蒲华美术馆、株洲美术馆等收藏。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